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全校师生继续为社会发展贡献华德力量,3月7日下午,哈尔滨华德学院举行“冰雪同梦 志愿同行”学生助力亚冬会总结表彰大会。团市委副书记刘婷婷,省希望工程捐助中心副主任、团省委新媒体中心主任武智勇,哈尔滨华德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宋烨,校长李长威教授,校长助理魏可霏以及全体学生工作者,获奖个人及集体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团委副书记刘赢之主持。

这个冬天,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圆满举办。作为一场国际冰雪盛会,亚冬会不仅展现了亚洲冰雪运动的魅力,更向全世界展现了“尔滨”青年和华德师生的青春志愿风采。哈尔滨华德学院47名师生志愿者化身“冰雪使者”,奔赴亚冬会服务一线,足迹遍布开闭幕式场馆、圣火采集仪式现场、赛事裁判席、城市志愿服务站等10余个核心点位,累计服务时长突破1万3千小时。这支平均年龄22岁的华德志愿队伍,以“专业、热情、坚韧”的服务标准,成为亚奥理事会主席口中“冰雪盛会最温暖的光”。他们的实践,不仅是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的积极响应,更映射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服务国家大局、贡献国际赛事的能力与担当。

大会以“视频纪实+情景朗诵”的创新形式,再现志愿者们破冰前行的动人篇章。从亚冬会成功申办庆祝仪式,到亚冬会志愿者出征仪式,华德青年助力亚冬的脚步从未停歇,创下了多个“第一”和多个“唯一”。在《燃情亚冬 志愿有我》的铿锵誓言中,青年学子将个体奋斗融入集体荣光。
荣耀时刻从“个体奉献”到“集体精神”

△ 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马旭远宣读《关于表彰哈尔滨华德学院学生助力亚冬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 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李长威教授为助力亚冬先进个人颁奖

△ 哈尔滨华德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宋烨为助力亚冬突出贡献个人颁奖

△ 团市委副书记刘婷婷为助力亚冬突出贡献集体颁奖
在访谈环节,三位志愿者代表动情讲述“冰雪淬炼”的成长故事:圣火采集使者段旭红历经数百次排练,用毫米级精度完成历史性瞬间;开幕式引导员李源以“冻僵的微笑”诠释中国青年的待客之道;城市侧志愿者米琦在服务中实现“从腼腆学生到跨文化沟通能手”的蜕变;他们坦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考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虽充满挑战,但“看到运动员的笑容和观众的掌声,一切都值得”。

△ 校长助理魏可霏接受纪念火炬
青年志愿者们将编号为“1992”的亚冬会纪念火炬“澎湃”捐赠给学校,这柄火炬不仅镌刻着零下25度的冰晶中千百次采火演练的刻度,更化作了“大爱、责任、荣誉、合力、坚韧”的华德精神在亚冬盛会中具象的化身,同时也象征着华德自1992年建校以来,33年扎根在冰雪沃土,为龙江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新媒体中心主任武智勇以《眺望黎明 与星光重逢》为题,向华德师生们动情讲述这个冬天“团团”与亚冬的故事,展现亚冬会中的“龙江浪漫”。正是有着无数志愿者“凡人微光”的点亮,才能映照出那些比金牌更“闪耀”的志愿瞬间。他号召青年学子以亚冬经验赋能龙江振兴,让青春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 大会在歌伴舞《点亮亚洲》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
回望冰雪季,青年志愿者们与“尔滨”这座城市共同绘就了亚洲冰雪体育的春天;挥别冰雪季,华德师生们情暖每一个重逢的瞬间,共同期许春花烂漫的明天。从“被世界看见”到“主动走向世界”,这场总结大会既是对华德青年志愿者们580天攻坚的总结,更是向未来的宣示。在冰雪运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哈尔滨华德学院正以“志愿红”辉映“冰雪白”,书写着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答卷。

虽然亚冬盛会已落下帷幕,但这份冰雪之约必将点燃更多青年服务社会的热情。未来,哈尔滨华德学院将持续深化“以实践促育人”的理念,将以亚冬服务作为新的起点,构建“冰雪+”育人体系,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激励更多青年在服务社会中绽放青春光彩,为龙江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华德力量。